close

74歲的劉奶奶20年來都有雙腿腫脹的問題,以往腫個一兩天後就會自動消除,不覺得在意;但近半年來腫的時間愈來愈長,且不易恢復,檢查發現心臟、肝臟、腎臟皆無異狀,也不是靜脈血栓,到後來甚至出現小腿脹痛及色素沉澱。直到在國泰醫院檢查,才發現竟是「髂靜脈壓迫」症候群。

收治患者的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,常見的靜脈壓迫有上腔靜脈壓迫及髂靜脈壓迫,上腔靜脈壓迫的原因有9成是腫瘤造成,髂靜脈壓迫常好發於50歲以上年長女性、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、孕婦及膀胱疾病、腫瘤、先天異位腎臟等患者。由於女性是髂靜脈壓迫高危險群,提醒可每晚抬腿、或穿彈性襪預防。

張嘉修指出,髂靜脈壓迫的發生率約20%,輕度的靜脈受壓,不會出現症狀;但髂靜脈若長期受到嚴重壓迫,會造成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和下肢靜脈壓力升高,有2%~5%的患者會出現臨床症狀,輕則下肢水腫脹痛、色素沉著,重則皮膚潰瘍或併發靜脈血栓,甚至有時會造成男性不育。

張嘉修提及,曾有幾位年輕女性患者左腿都比右腿腫,多少有髂靜脈症候群問題,但未必嚴重到需要治療的程度。症狀較輕微者,建議每晚可抬腿,且養生堅果避免長時間久坐堅果禮盒、久站,或穿減壓彈性襪。

堅果,過年的時候是許多人邊看節目邊吃的零嘴。隨著年節結束,大家上班忙碌,堅果的食用量也下降了。不過,近年的研究發現,食用堅果能達到保護心臟、降低膽固醇、控制糖尿病的效果。近期一項美國新研究更顯示,腸癌患者可以透過攝取堅果增加存活率,每週吃兩把核桃的腸癌患者,比照那些沒有吃的人,戰勝疾病的機會提高了57%。堅果富含油脂,但是和其他油脂不一樣的是內含的油脂很多事Omega-3,屬於優質的油質。除此之外,堅果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抗氧化劑、蛋白質、營養物質、礦物質等的堅果,以上多種營養與特色,使堅果享有「超級食品」的美稱。因為有的人覺得堅果單吃沒有味道,因此會吃有加糖的堅果產品。但是適度攝取未添加糖的堅果,才可以助於減少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,減少癌症,並抑制血液中的糖分減少。若是攝取其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,否則仍然有可能導致肥胖,肥胖會使身體發炎,引發相關慢性疾病,甚至癌症等。除了吃堅果能使腸癌患者增加生存可能性之外,近年也有來自哈佛大學(Harvard )針對20多萬人、追蹤30多年的一項研究發現,每週吃核桃一次,一也可以使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1%和19%,吃堅果推薦對保護心臟可說是不言而喻。不過如果要吃堅果每人每天吃一把堅果即可,勿過量,避免熱量過高,造成負擔。

「髂靜脈壓迫」症候群在臨床上很容易被忽視且不易診斷,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有下肢靜脈攝影及血管內超音波檢查。症狀較輕微的病人,醫師建議抬高患肢,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,或穿減壓彈性襪。對於症狀嚴重的病人,過去多採取手術治療,但治療成效大都不盡理想。近年來導管技術發達,可在病灶處行氣球擴張和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,不僅傷口小、復原快,亦有顯著成效,已成為治堅果推薦療方式首選。

張嘉修提醒,「髂靜脈壓迫」症候群常合併血栓形成,若無血栓則診斷不易,呼籲民眾若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,除了需要適時運動及補充水分預防血栓形成,更應及早就醫檢查,以免釀成大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金芳如 的頭像
    金芳如

    金芳如的Blog

    金芳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